翻译遣词造句应体现多样性

作者:江苏翻译小编(南京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27 08:06     浏览量:
汉语对重复的容忍度相对英语而言是比较高的,比如“本土产品”这个表达,在一篇汉语报道中,它基本是可以从头用到尾的,但是,如果你在英文中把local products从头用到尾,则一定会被严肃的母语人士批评缺少variety。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英文报道,是关于中国政府鼓励国内医疗机构采购本土设备的,文章不长,大概200个英文单词左右。在这篇简短的英文报道中,“本土设备”这个词语文中总共出现了五次,而作者采用的表达分别为Chinese-made、local、homegrown、domestically-made、domestic和locally-made products/devices五个不同的表达。这说明variety是英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所有的写作原则在翻译中都是适用的,所以,虽然中文文本会反复出现同样的表达,但是在译成英文的时候,作为职业译员,我们还是有义务实现表达的多元化。
 
根据我的观察,我们很多中国译者(尤其是初学者)在做汉英翻译的时候,却经常用自己知道的一两个英文表达方式,在一篇长文中反复使用。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因为有些人语言知识不够,但是态度——或者说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恐怕也是一个原因所在。
 
那么,如果译者愿意走出舒适区,如何在自身语言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表达的多样化呢?以下便是本人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在此分享一下,算是抛砖引玉。

南京翻译机构
 
利用搭配词典
 
本人用的是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个人觉得非常好用。这个词典根据词性提供了各种语境下的搭配,比如说名词可以跟哪些形容词搭配,动词可以跟哪些名词和副词搭配。
 
用搭配词典有几个技巧:1)如果你想找career的形容词搭配,但是在查这个词典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你想要的搭配,你还可以试试其它同义词或近义词,比如job、profession、vocation、trade等表达,也许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形容词。其它词性搭配同理;2)如果你想找一个修饰动词(manage)的副词,如果没找到的话,不妨去查一下它的名词(management)形式可以搭配哪些形容词;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把形容词变成副词形式。该词典有些网站提供免费下载,大家可以用百度搜索一下。
 
利用近义词/反义词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个老师反复强调一句话:no context, no meaning(没有语境,就没有确定意思),这句话在汉译英中非常有用。比如说上文举例说的product,其实它是device的上限词,但是在那个语境中,它就是device的意思,虽然你可以将其翻译为“产品”,而不是“设备”。所以在合适的语境下,你是可以利用同义词或正话反说(反义词),来表达一个意思的。比如最近中国企业经常谈转型,在合适的语境下,你不妨用transformation、transition、metamorphosis、shift等词汇来表达“转型”的含义的,因为在大的语境下,它们的意思是确定的。Collins COBUILD词典在查询同义词/反义词这方面功能就比较强大。

南京英语翻译
 
利用同/类似主题文本
 
即便是同一个主题,表达同样的思想,不同的人写出来的表达通常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我们往期的一篇推文中,我们介绍过天津那次爆炸的能量,BBC说:The magnitude of the first explosion wasthe equivalent of detonating three tons of TNT;The Guardian说:The first blast was equal in strength tothe detonation of three tons of TNT;而Time则说:The first blast has the force of 3 tons ofdynamite。
 
有一次在帮一个客户翻译一篇藏传佛教的一种习俗——转山——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的母语人士写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介绍,发现在表达“转山”这一概念的时候,母语人士的表达是很丰富的,除了kora之外,还用了circumambulation、circuit、pilgrimage、cycle、trek、body-length prostrations around themountain、spiritual journey、peregrination等词。
 
正因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表达,所以阅读同主题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表达。一般而言,同主题内容阅读量越大,你能收集到的表达便越多元。所以,你不妨平时培养这样的习惯:阅读不同渠道(必须是母语人士撰文)就同一件事的报道。虽然这样做枯燥点(谁让我们爱英语爱翻译呢),但是对于培养语言的敏感度、丰富自己的多元表达,是非常有益的。顺便说一下,所谓的同主题文本,便是李长栓老师强调的“平行文本”。
 
当然,追求variety的原则并不适用所有文本,比如这个原则就不适用于法律和技术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