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来到国际会议中心,本以为就是日常做会的一天,没想到被深深恶心了一把。
刚箱子里坐下,就听说要直播。我想,哦好吧,反正不是第一次。我们收拾收拾就准备开会了。
第一位教授是位日本教授,英语非常的酸爽。因为要直播嘛,我们肯定比平时更紧绷一些,这时我就注意到两边大屏幕下有实时字幕。
然后我又仔细审视了一下字幕
嗯,看来不太听得懂日本教授的英语,哦应该可以说是胡话连篇了。再看了看左边
这个完全就是语音识别的我搭档的输出啊,不然“就是”这种词怎么会出现在译文里呢?这种词是我们顺句驱动时用于联系语句用的。而且当翻译到说分析“步态”的时候,上面显示“不太”,在我翻译“Davos Forum”的时候,上面显示“Devils Forum”,完全和源语言内容对不上啊,就自然不可能是翻译了。
到这里我心里就很不爽了。因为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右边有英语识别(虽然经常不通),左边有译文(虽然经常跟右边对不上),加上“讯飞听见”几个大字,那肯定是科大讯飞牛逼的AI翻译啊!而且我甚至能脑补出科大讯飞被戳穿后的辩词:“我们这次使用的产品是讯飞听见,识别同传的翻译打在屏幕上方便听众,并无意冒充AI同传,对恶意造谣者,我们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力”之类的,感觉真的无言以对。
但是会议毕竟在进行,我们也只能吃到苍蝇咽下去默默忍着好好翻译。其实过程中我也真考虑过得空的时候在话筒里说“本次翻译由同声传译员王xx提供”之类的,但最终想想还是算了,到时候人家倒打一耙说其实很尊重同传,我这么一来是给科大讯飞泼脏水,被害妄想,人家根本没这个意思,那就更恶心了。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还是算了,就好好翻完就得了。
然后好戏开始是在下午。我在翻译一轮换下来之后得知,说这个会在知领有直播,里面有同传。但是!里面的声音是机器人,读的就是翻译被讯飞识别转化成的文本!!
我看了这个气得汗毛都立起来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啊!明明就是我们输出的翻译内容,不给我们原音放出去,一定要把语音识别的文本(还各种错误)用机器人读?然后我们同传农药群的小伙伴发现了这个:
是的没错,讯飞号称这是他们的智能翻译。这时候我真的已经忍不了了,于是我就电脑打开了直播页,放在外面,自己用手机在翻译间里录下现场画面和翻译,然后出来拍电脑,打开音量。结果,由于直播有延时,完美拍到了科大讯飞复读机,哦不对,朗读机的表现。
注:这里的视频进行了更换,第一段视频是原来的第一段视频截取机器语音部分;第二段视频截取机器语音部分价值不大,我就放上了一段新视频,依然只有机器语音部分。
这里首先是讲者说可以挖掘数据,放入图表,翻译内容是"I can mine this data and put it in charts(我可以挖掘数据并放入图表) to represent the status of the machine, we call it initial monitoring(以此表示机器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初步监控)",但讯飞识别成了"minus data(减数据?)"和"put it in charge(让它负责?)"甚至是“college condition monitoring(大学状态监控??)”,我们看直播流中的同传毫不犹豫地按照错误的识别文本读了出来。很显然,mine this读音接近minus,put it in charts接近put it in charge,然后大概是call it给识别成了college。这些内容语音很接近,但是意思完全对不上。如果真是翻译,那对比下源语言内容,minus、in charge和college从何而来?
这段视频,问题主要是15秒开始,本身译文应该是"we give the data and try to analyze them and try to figure out the issues within the machine.(我们给予数据,分析它们,并努力找到机器的问题)"但是是机器识别成了“analyze some(分析一些?)”。这自然也很清楚,them发音是接近some的,但是把some放在这里是完全语义不通。所以显然这个机器语音是在朗读文稿而不是进行翻译。
收集完了这些证据我第一时间就开始写这篇文章,要揭露一下所谓智能翻译的真相。而且我要郑重说一下,科大讯飞事前没有告知有语音识别的字幕,没有告知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同传经过识别出来的文稿,更没有征得同意就冒名使用了译员翻译成果,这种行为,不知道有没有哪位懂得法律的朋友告诉我算不算侵犯知识产权呢。当然我对于我国目前的法制,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真的不是很自信,应该不会有后续的追责,但我觉得必须要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把这件事亮出来,让大家看看。这次会议是免费向公众直播,不存在保密问题,也正好是一个机会让大家见识一下科大讯飞的实力(当然了,万一产生了点影响还能见识下科大讯飞的公关能力)。
也许有一天AI真的能做到理解自然语言,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个职业会失业,但绝不是现在;真正突破性的技术也不可能由一个没有操守的公司研发出来。技术是无罪的,但以技术为名吸引资本的目的会不会导致虚假包装和营销呢?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