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八大特征

作者:江苏翻译小编(南京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04 09:50     浏览量:
1.源于语言,高于语言。
 
毫无疑问,一位优秀的法律翻译人才,语言能力是基础要求,但这显然远远不够,还要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概念以及各部门法的基本制度,在一些特别专业的翻译场域,还要做到对基本规则的精准把握与理解。法律翻译人才最理想的状态是“专业化”与“学术化”相结合,是能将语言、文化知识与法律专业知识结合的综合性翻译人才。
 
 
2.实事求是,准确无误。
 
与所有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实质内容,还要尽量流畅通顺。法律翻译通常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立法性文件的翻译,合同翻译,诉讼类文书翻译,法庭口译,法学论文翻译,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判例翻译等等。法律翻译不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简单转换,而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意愿层面、现实层面以及道德层面,即要怎么译,能怎么译与应怎么译。因此实事求是,如实进行翻译,力求准确无误,不得隐瞒、歪曲或伪造,如果有意弄虚作假,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翻译
 
3.基于规则,超越规则。
 
一名合格的法律翻译,不能停留于对法律规则的字面理解,而必须研判相关法理,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翻译。
 
 
4.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充分考虑各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中的差异,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可以说,法律翻译领域的人才既是语言专业领域的精英,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
 
 
5.遵守法理,兼顾事理。
 
相关国际协议文本的谈判与翻译,不仅要遵循语言机理和法理,而且要兼顾管理的基本事理。在当下的中国,还应特别强调国际视野与大局观,要熟悉并了解自贸区、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国家战略,理解种种限制性政策对于权利的约束,做到既合乎法理,又兼顾事理。
 
 
外方提出,要求不受限制地使用互联网服务,事实上,无线电通讯要接受我国的管制,故建议改为“在遵守法律、法规和互联网管制政策的条件下,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另外关于购买房子、车牌的发放等,都存在与当下政策协调一致的问题,都需要在法理与事理中求得最佳平衡点。

翻译合同
 
 
6.“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
 
法律翻译培养是一门慢功夫,没有捷径可循。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听、说、读、写、译是翻译的五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但最终,“译” 是融和了听、说、读、写四项内容而成,就像京剧的唱、念、做、打一样。在译的过程中,你需要通过听和读来接受信息,在经过处理之后通过说和写将原文翻译出来。而认为“译”难的,问题往往就出在四项基本功上,输入和输出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致使翻译的无法进行。如果掌握了四项基本功,那“译”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7.对于在提供法律翻译时所获知的案件情况和他人隐私,应当保密。
 
律师有保密义务,法律翻译也应该同样遵从——为了解案情,法律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了解到委托人的很多资料、信息、证据,这些内容有的是委托人的隐私,有的是商业秘密,有的虽然不是隐私和商业秘密,公开了对委托人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法律翻译都有为委托人保守秘密的责任,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随意公开。
 
 
8.符合中国国情。
 
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既有其作为特殊文化、国情产物的个性,又有其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性。因此,在司法改革的当下,法律翻译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播和文明推进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将与我国本土法治资源同质化、相匹配、易融合的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引入中国,既尊重和关照中国的国情以及法律传统,又放眼世界,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确保各项司法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概括说来,优秀法律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浓郁的本土情怀及娴熟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