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翻译的最大难处来源于这个工作的流动性。但凡我们学习外语,学习的都是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正统发音。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同步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知识面也会得到大幅拓展。经过多年的训练,外语学习者或者译员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足够强大,应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了,直到有一天他被指派前去担任陪同译员……陪同翻译的最大难处并非来自知识面,也不是来源于标准训练程序的任何一个方面,而是来源于特定国家内部方言的多样性。
且不说外语,我们拿汉语来做个比方。中国是个大国,虽然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的方言却各不相同,就算对中国人自己来说,也不见得能够理解不同地方的方言。说普通话的北方人,到了南方就很难听懂广东、福建、云南、浙江等地的方言。
同样,对于陪同翻译员来说,突然离开学校设立的标准外语培训环境,亲自陪同客人到异国他乡,想要尽职尽责地干好陪同翻译的工作,猛然间却发现,自己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操地方方言的“老同志”,耳朵功率放大百倍,也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客户这边呢,一看译员坐在那儿发蒙,还以为译员水平有问题,对译员的满意度大幅下降,甚而至于大发雷霆。
遭遇听不懂的地方方言,这就是陪同翻译的最大难处。这个问题不大好解决,除非客户提前提出要求译员能够听得懂某个地方的方言。翻译公司考察译员,考察的是他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水平,很难面面俱到将方言的因素考虑在内。客户找陪同译员,往往会觉得本国培养的译员不会偏向外国,但是本国译员是在标准语言环境中培养的,听不懂方言这很正常。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译员随机应变,通过求证现场人员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客户多一点包容心,退而求其次,将重要的内容用书面形式来处理,或者将书面材料提交后方负责笔头翻译的保障团队来处理。如此,可以规避这个比较棘手的难题。